蘋果公司承諾,通過可再生能源為其全球業務提供足夠的能源供應,包括生產供應鏈——可再生能源項目延展至在中國的生產制造設施。
不久前,蘋果宣布與樂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天津津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國SunPower公司合作,在四川建設了兩個20兆瓦的太陽能農場。每年將生產8000萬千瓦時的清潔能源,遠多于蘋果在中國地區所有辦公室和零售店所需用電,足以提供大致相當于6.1萬個中國家庭的用電量。
有分析指出,蘋果制定的新目標是該公司尋求改變其在中國過往環保印象計劃的一部分,外界一直指責蘋果公司的制造供應鏈對環境產生污染。
不幸的是,這場大火讓美國最為知名的光伏巨頭First Solar公司“躺槍”。引起火災的太陽能電池板,正是出自這家多年占據全球薄膜太陽能產銷第一的龍頭公司。
火災發生當天,其股價亦被“引燃”燒得變了形,當天盤中大跌近8%,報收50.72美元。而在此前,因業績遠低預期,知名投行RBC Capital Market將其投資評級調降至低于市場表現,股票目標價從54美元降至34美元。
不過,蘋果公司極力塑造的環保形象也遭到了質疑。批評人士指出,蘋果公司所采用的大部分“綠色”能源來自于碳補償體系——通過出資建設綠色能源項目,公司支付額外的能源費用以此“抵消”其二氧化碳排放量。
但是碳抵消并不意味著蘋果只使用綠色能源。該公司或許仍然會利用煤炭、天然氣或石油,僅僅是花更多的錢購買理論上而言隨處都有的綠色電力。因此,批評人士指出,蘋果公司的公關技巧雖然一流,但這對于環保而言毫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