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海關最新數據統計,2015年4月份我國多晶硅進口量為10897噸,在上月破萬噸的基礎上環比再增加5.8%,在光伏用料的傳統淡季,今年1-4月份累計進口高達38061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了29.4%。同時來自美、韓、德三國多晶硅為了占據中國市場,價格已經從去年4月份的22.51美元/千克降到今年4月份的19.67美元/千克,降幅達到12.6%,其中韓國多晶硅價格更是低至17.07美元/千克,進一步拉低國內市場價格,造成國內多晶硅企業庫存高企,虧損面擴大。
有色協會硅業分會認為,致使2015年4月份多晶硅進口量持續過萬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4月份自韓國進口量3796噸,在總進口量中占比34.8%,保持進口量首位不動搖,同時自德國進口量創歷史新高,環比大幅增加24.8%達到3667噸,占4月份總進口量的33.7%,合計自韓、德這兩國的進口量占比為68.4%,因此,從這兩國進口總量居高不下是導致多晶硅進口量持續過萬的主要原因;
第二,4月份自美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量為1445噸,占當月自美國進口總量的91.2%,可見,盡管美國企業的稅率都在50%以上,但實際上絕大部分通過加工貿易渠道進口規避反傾銷稅,其他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部分為不在“雙反”征稅范圍的半導體用電子級多晶硅,因此美國通過加工貿易方式規避“雙反”是導致多晶硅進口量不斷沖擊高點的另一重要因素。
第三,來自臺灣等轉口多晶硅占比逐漸增大,4月份從這些地區進口多晶硅1851噸,環比大幅增加26.9%,占總進口量的17.0%。
第四,出口香港然后再走私進入國內的避稅方式也日漸猖狂,4月份我國多晶硅出口為770噸,其中出口香港的多晶硅量高達516噸,而這些出口香港的企業卻是多晶硅的主要進口商,出口香港的目的也僅僅是為了規避關稅再從香港走私進入國內。各種“雙反”規避方式盛行,因此當前封堵“雙反”漏洞是扼制多晶硅進口沖擊的首要任務。
4月份多晶硅進口均價為19.67美元/千克,三大主要進口來源國進口均價從高到低依次為:美國22.23美元/千克、德國20.62美元/千克、韓國17.07美元/千克,其中自韓、德進口價格小幅下滑,自美國進口均價3-4月份都有不小幅度的上漲,漲幅分別為25.4%和11.5%。4月份從德國進口的16筆交易中,主流價格在17-22美元/千克,均價下滑17.4%到20.62美元/千克。3-4月份自美國進口均價有所回升,主要原因是突擊簽訂的低價加工貿易訂單逐漸執行完畢,則高價長單的占比有所增加,導致從美國進口多晶硅均價回升。但4月份整體進口價格仍低于2014年全年均價和2015前四個月均價,可以看到自韓國進口多晶硅的低價傾銷對整體進口價格的連帶和對國內多晶硅現貨價格的壓制,因此重新審視對韓國多晶硅的反傾銷征稅并予以更正顯得尤為重要!
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幾點:
一、4月份從韓國進口多晶硅量達到3796噸,占當月總進口量的34.8%。韓國的主要出口企業OCI和韓國硅業(HankookSilicon)的稅率僅為2.4%和2.8%,反傾銷稅對其根本不造成任何影響,因此韓國在2014年5月超過美國和德國,一躍成為了最大的進口來源地,此后從韓國進口量一直保持首位。因此,自韓國進口日漸猖狂是導致進口量一再沖擊高點的主要原因。